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但为北京冬奥周期备战的冰雪健儿们却步履不断。在17滑四季滑雪场奥森
在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部,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作为企业技术攻关带头人,注重传统制浆造纸工艺的优化、技术创新和研发,积极将新工艺推广应用到新产品开发生产中,带领团队一次次攻克生产难关,为推动企业全员创新、加快实施企业“转调创”作出了贡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就是刘燕韶,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副部长,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1998年,从山东轻工业学院制浆造纸专业毕业后,刘燕韶便一头扎进了华泰集团的生产车间,从事过化验员、技术员、质检员等多个工种,她说,“我学的是制浆造纸,就应该进造纸厂,应该把国家培养我们的知识应用到更有价值的事业中。”
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面对电子媒体对传统造纸业的冲击,华泰提前布局进行转型升级,刘燕韶同样主动出击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将新技术、新产品作为驱动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引擎。刘燕韶负责新闻纸生产线的纸品转调研发,先后带领研发团队在老机器上成功开发出新型教材纸、低定量轻型纸、亮白双胶纸、精印胶版纸等10余种环保纸新产品,同时,她将研发重点转向特种纸领域,在印花纸、果袋纸等工业、农业用纸系列品种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还同步进行了吸水纸、食品包装纸等一些高技术含量、高的附加价值的新产品研发。
刘燕韶参加工作的这些年,是华泰造纸产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集团规模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华泰造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所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有她埋头钻研的身影。主导工艺调整、优化工艺流程,开发出热升华转移印花纸等新产品54项,淘汰落后产能80万吨/年,成为公司产品转型的骨干力量;攻克农林剩余物生产高品质化机浆等技术难题110余项,每年为公司增加效益9000多万元;历时近一年时间解决人民日报专用新闻纸的双面彩印透印等问题。从新闻纸到新型教材纸、食品包装纸、热转印纸……她奋力破解一个个难题、攻克一个个难关,展现了一张纸的无限潜能。
疏解、打浆、抄片、压榨、烘干、送恒温恒湿室、测强度指标……刘燕韶深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她深入生产一线,反复地尝试与实验,让她掌握了许多技术绝招绝活:徒手摸出浆的打浆度、浓度、湿重和纸的定量、厚度、平滑等物理指标;针对纸张不同的使用功能,制定准确的涂料配方。
“我们的这些新产品都是从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出来的。”刘燕韶向记者展示着手中的转印花纸说道,研制一项新产品,实验前期的反复失败是对研发人员最大的考验。为了找到突破瓶颈的关键技术,刘燕韶经常住在实验室连续攻关,查资料、跑市场、向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寻求技术援助,以至于各高校制浆造纸专业的老师都知道华泰有个搞科研的刘燕韶。
以厂为家,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和机器就是刘燕韶创新道路上的“里程碑”。对废纸浆胶黏物问题的攻关,年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800多万元;对杨木机械浆的电导率、纤维束等方面难题的攻关,解决了华泰自产杨木机械浆应用到铜版纸及高档文化用纸生产中不适应的问题……目前,华泰集团自产杨木浆已完全用于华泰所有纸种的生产,开机率提高到了90%以上,仅此一项年增加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成为华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又一亮点。
“这些纸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很有意思。”在华泰集团刘燕韶工匠人才创新实验室,刘燕韶将不同品种的纸张放到显微镜下,就像在欣赏艺术品一样。
多年来,刘燕韶把多数的时间和爱都给了挚爱的“纸”。她的爱人马厚悦也在华泰工作,结婚二十多年来,两人互帮互助、以厂为家,在华泰是出了名的模范夫妻。家人的支持、公司的培养,让刘燕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本职工作中,在研发之路上心无旁骛地前行,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身边人的榜样。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燕韶没有满足于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而是乐于将所学所感分享,薪火相传。她热情参加华泰集团开展的“名师带徒”活动,牵头建设“刘燕韶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人才培育平台,着重开展涉及制浆工艺、造纸工艺、化学检验工艺等工种的人才教育培训和全员创新工作,每年组织技能培训不低于6场次,技能竞赛2场次,参与人员达500多人次,累计培养技能人才151名,其中全国技术能手1名,山东省技术能手3名。
刘燕韶表示,她将继续投身到生物质基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中,做好研究创新和人才教育培训,让科学技术创新薪火相传,为行业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 孙娜娜 刘海文)
全国免费电话:400-839-8077
销售电话:0539-5017337
售后电话:0539-5017337
监督电话:17806115800(同微)
联系地址:山东省费县南外环路111号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