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电竞首页专注于生产单板烘干机,涂胶机,四边锯

全国服务热线

400-839-8077

 产品展示 

  

首页 > 产品展示

媒体关注 如何锻造“技能金钥匙”?

2024-11-26作者: 火狐体育电竞下载

详细说明

  

媒体关注 如何锻造“技能金钥匙”?

  技能比拼,匠心闪耀,两年一届的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中国代表团在今年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大放异彩,共斩获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首位。其中,广东选手共夺得13金、5银、1铜及3个优胜奖,金牌数量超全国的三分之一。

  从技艺传承到创新突破,中国参赛选手以精湛技艺和专业精神,展现了中国青年技能人才的卓越风采,以及中国在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上的成果。

  技能金钥匙如何解锁美好生活?世赛之光如何点亮中国制造?请看央视报道《技能“金钥匙”:锻造先进制造“硬核力量”》《技能“金钥匙”:匠心让生活更美好》。

  数控铣床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代表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基础,历来受到全球制造强国的高度重视。

  数控铣项目是中国最早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的六个项目之一,至今已连续参赛7届,取得了五金一铜和一优胜的优异成绩。在今年的比赛中,广东选手龙伟杰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的“五连冠”。

  在数控铣比赛中,选手需要在18小时内完成一项模拟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具体包括加工制作一个铝件和两个钢件,总共三个模块。中国代表团数控铣项目教练田镇基表示,今年的比赛对难度和精度的要求都有逐步提升,全面考验选手的技术水平和精密加工能力。

  作为一名00后选手,龙伟杰展现出了老将般的沉稳风范。“我的整个竞赛经历就像登山,刚上一个山头,没多久又摔下去了。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可以磨砺我的心态。”

  夺冠之后,龙伟杰回到培养他的训练基地担任带教工作。除了帮助教练们落实一些训练科目,他最近也在忙着钻研五轴加工技术。龙伟杰表示,虽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范围是三轴加工,但行业中更为主流、高端的加工方式是五轴加工。“我们学院现在正在落实世赛成果转化,后期会开设一些面向社会和其他院校的五轴培训班。”

  回到培训基地后,龙伟杰用实际行动发光发热。他传承的不仅是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与技艺,还有在世界舞台上为祖国争光的梦想。

  “世界冠军回来之后,学校通过世赛成果转化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评价标准。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我们正真看到的是站在台上的十个世界冠军,但实际上台下有100个、1000个、1万个和他们水平接近的高端技能人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峰表示。

  与龙伟杰的经历不同,他的校友、曾经同为数控铣项目选手的罗小焦则是走上一条“柳暗花明”的逆袭之路。依规定,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选手参赛年龄不允许超出22岁。多年冲击奖牌未果的罗小焦一度萌生退役的想法。“数控铣(项目)很卷,它是我们学校的王牌项目,大家的技术其实都达到很深层次了。”罗小焦表示。

  自2017年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罗小焦先后在数控车、数控铣和综合机械等多个项目中进行训练。虽然未能获得奖牌,但他积累了丰富经验,成长为一个技术多面手。罗小焦的综合素养,引起了增材制造项目主教练陈泳桓的注意。“我发现他非常合适,又搞过设计,又搞过数控铣,基本功非常扎实。”

  增材制造技术,即3D打印技术,是制造业中具有颠覆性的新兴技术。作为一个新项目,罗小焦和教练都需要从头开始有效学习相关知识。“我们几乎是零基础的状态,所以联系了很多企业的工程师、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带着几个学生边学边教。”教练陈泳桓表示。

  在教练和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罗小焦逐步弥补了技术短板,从省赛到国赛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获得了国家集训队的资格,并赢得了通往法国里昂的门票。最终,罗小焦在今年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一举摘得增材制造项目的银牌。

  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诸多项目中,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是最具科技感的项目之一。今年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的金牌花落方灿豪、蒋家俊这对“双子星”组合,他们同样是来自广东的选手。

  在本次比赛中,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的题目是模拟机器人在农业场景中的应用。要求参赛选手设计、组装、控制和维护一个能够感知外部环境信息,并在不同条件下完成特定任务的机器人。

  方灿豪表示,“在之前的比赛中,这一个项目叫移动机器人。这一届改名为自主移动机器人,意味着项目更加智能化。”新增“自主”二字,为原本就具备多学科融合特性的科技项目增添了更高的技术含量。

  比赛前,组委会公布的赛题是要求机器人从平面上摘取一串葡萄,但在现场却变为一颗立体的苹果树。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教练章安福表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需要处理不同深度的信息,也会面临更多的技术要求。

  为应对这次比赛的挑战情境,章安福在赛前对两位选手进行针对性模拟训练,重点是综合能力和团队默契度的提升。方灿豪说:“我们是9个模块,所以会把模块分出来。我队友可能去做视觉、导航,我就负责机器人的自动和交互。”

  近年来,由于受到制造业自动化、服务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推动。我国移动机器人市场处于快速地发展阶段,根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移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为220亿元,近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曾威表示,作为学校一定要培养国家需要的、产业需要的人才。教育不能一成不变,学校教育场景的创新一直在路上。

  中国技能人才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耀眼成绩背后,凝聚着参赛选手们的不懈努力和对匠心精神的执着追求,也得益于我国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逐渐完备。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推动了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激励了更多年轻人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提升。

  精细木工项目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传统项目,我国已连续四届派出选手参赛。今年的竞赛项目规定,参赛选手必须在22小时内现场制作一个门窗,包括绘图制作组装和打磨四个模块。

  21岁的黄波林来自广东,虽然年轻,但是大赛经验比较丰富。赛场边人来人往,他却丝毫不受干扰,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在经历了紧张而煎熬的22小时鏖战之后,黄波林取得了我国在精细木工项目的第二枚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的成功卫冕。

  对于夺金时刻,黄波林记忆犹新,“眼泪没有流出来,但是真的已经在眼睛里面打转了。当时上台对着天喊了一声,把心中的压力、积累的不甘释放开来”。

  精细木工项目最大特点在于精细二字,榫卯结构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要做到严丝合缝。这需要选手在绘图时就做到线条清晰均匀、尺寸准确、加工到位率高,选手之间比拼的都是毫米级别的真功夫。

  “在精细木工里面,一个很微小的小操作也需要专门的练习、琢磨,所以我觉得精细木工项目选手要经历从粗心到细心的转变,这样的一个过程是非常难熬的。第二是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黄波林说,比赛的难点在于内榫表面必须光洁且没有毛刺,榫卯外缝隙要求在0.2毫米以内才能拿到满分,这仅比一张A4纸厚一点。

  这三条尺子中,最薄的一条厚度仅为0.2毫米。比赛评分环节,裁判会使用这条尺子对选手作品的每条缝隙做测量,缝隙越大,失分越多。而短时间内要将每块木块的工艺误差控制在零点几毫米内,还要完成打磨精细度领先全球水平的效果,黄波林靠的不仅仅是赛场上夺冠的信念,更有平时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

  黄波林说:“每一步都需要精细,无论是在绘图还是在制作榫接的时候,还是在后期组装、打磨,这些都是需要去控制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把那个尺寸点磨没了。”

  “其实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经历了四年多的训练时长,得到了世赛的金牌,那也是证明我们的训练方向是对的。”黄波林的教练、曾经的国手翟梓曦说。

  “一步一步从零到今天,我也承载着大家的期望去冲击金牌。压力肯定是会有,但我觉得压力跟收益是成正比的,如果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那你将来怎么去夺金牌。我说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冲击这个金牌。”黄波林说。

  广东是中国家具产业重要的生产流通出口基地,家具行业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黄波林的理想是沿着个人选择的人生道路坚定走下去,深耕家具制作创作。“从工匠成长为大师,我觉得木工的话就是尽自己最大能力,做出好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

  黄波林的成长故事是当地技工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目前,广东共有技工院校148所,在校生规模达66万人,位列全国首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2万人。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院长钟秀平表示:“面向重点产业,我们用产业大数据分析平台来动态跟踪现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人才和岗位的需求,然后围绕这个岗位聚集的产业人才需求再做专业的动态调整。”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慢慢的变多的技能人才正在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热情参加到社会建设中。这些技能冠军们也用实践证明,技能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金钥匙,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

  •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