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新加坡大满贯赛事的女单半决赛非常精彩,孙颖莎和王曼昱之间的那场七局大战,被球迷称作是神仙打架呀。不少球迷粉丝看到孙颖莎在那场比赛当中失败给了王曼昱,都纷纷夸赞孙颖莎进步了,可以说虽败犹荣。当然我们不从单纯赞美的方面出发,从技战术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比赛的话会更加精彩。
这场比赛双方可以说斗智斗勇,孙颖莎前三局的比赛保持着压制,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王曼昱在前三局的比赛其实失误比较多,显得有些慢热。但这不代表王曼昱就丝毫没有应对之道,后面几局的比赛王曼昱发挥出了自己的长处。
孙颖莎一开始拼得确实比较凶,将速度以及前三板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环节孙颖莎占尽了优势,不过本身王曼昱也是在逐渐适应孙颖莎的打法套路。所以打到后面几局比赛的时候,孙颖莎的近台快攻策略,就没有前三局比赛那么奏效了。
球迷也会发现两个人更多的是站在中台打相持球,而且多半回合的相持球次数慢慢的变多,这让观战的球迷倒是欣赏到了一场精彩的多拍对攻。所以球迷感觉女乒越来越内卷了,因为双方之间的实力真的是相差无几,谁都可能会获胜。
其实双方打到最后变成了一场意志力之争,谁的意志更加顽强,谁就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其实每局比赛大多数都是两分之差,悬殊很小。而且双方都出现了持续战平的情况,这是非常消耗场上选手比赛精力的。
因为每一分都抠得比较细,落后一分有很大的可能性都影响整场比赛的输赢。球迷也非常不理解两个人为何打到最后都放弃了那种套路进攻,专心致志的打相持呢?原因就在于彼此越来越熟悉对手的战术套路,再那样打的话,起不到战术效果了。
高手之间的过招就是如此,打到最后变成了朴实无华的拼实力。在相持球的比拼上,两个人也展现出了特点。王曼昱绝大多数都是站在中台,站在近台的次数很少。孙颖莎也是偏中近台,对孙颖莎来说拼相持球不要退台太靠后了,这不利于自己回球的质量。
王曼昱个子确实高,即使站在中台回球质量依然不错。特别是孙颖莎连续在近台这个正手进攻的时候,王曼昱被打退台了连续放高球,竟然回球擦边了,这是个很提振士气的中远台救球方式。
许多球迷也感觉出来后面几局的比赛,在节奏的控制上不如王曼昱主动。总是在出现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再去追分,显得后劲有些不足了。主要是前几局比赛精力还充沛,后面几局比赛其实就是意志力对拼,或许孙颖莎也没想到这一场比赛会打到决胜局吧。
而王曼昱很明显在思想上准备更充分,扛住了孙颖莎多次前三板进攻之后,可以说后劲十足。现在的王曼昱强化了中远台持球的能力,孙颖莎有些势大力沉的正手大力进攻,都被王曼昱用反手轻推了过去,所以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孙颖莎更消耗体能。
王曼昱决胜局最后一球连续正手位快带,防住了孙颖莎的大力进攻,展现出了非常好的护台能力。实际上最后一球也是这一场比赛王曼昱对比赛策略的充分展示。孙颖莎应该坚持在近台进攻,不应该像对手一样站在中台进行对拉,毕竟孙颖莎是靠速度的衔接来进行救球的。
如果过于退台靠后了,单板球的质量就无法持续保障。或许有些球迷会有疑问,难道孙颖莎不想这样吗?主要是打不透王曼昱的防守啊。难道站在中台对拉就能打透王曼昱的防守吗?从最终的效果来看,站在近台进攻不一定可以打穿对手,但是制造的威胁性绝对要大于中远台。
王曼昱这场比赛经常借力打力,其实也是吸取了之前跟陈梦打对攻的经验教训。王曼昱其实这场比赛没有消耗太多的体能,别看双方对攻次数比较多,王曼昱更加讲究以巧取胜。孙颖莎还是该坚持近台的快攻,就算是这种相持球,也要将速度发挥到极致。
如果欠缺了速度,最终对拉的效果就能被对手给轻易挡回去。王曼昱并没有退台太靠后,这种中进台的对拉算是王曼昱新的一次技术改进,利用自己后台好的优势,能够直接进行全台的对拉,而且还能保证自身反击的质量优势。
可以说经过了一段集训的王曼昱整体实力又增进了,特别是相持球的对抗方面,不弱于陈梦这些选手。王曼昱不是一味地用力量进行对抗,那样实在是太消耗体能了。稍微后退一些,能轻松地接住对手的大力轰击,卸载一下对手的进攻力道,配合着自己反手的全台进攻优势,反而能够变被动为主动。
相信对阵孙颖莎的比赛只是王曼昱的初步尝试,接下来对阵陈梦的比赛,相信她能够将这种中台的对拉策略更加发扬光大。面对着一个打不穿的王曼昱,会让其他竞争对手感觉到防守的厚度。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关注二郎神侃球,带给你最纯粹的乒乓球思考。
因为卷绕两边存在“C角”问题,导致电池里边应力散布不均,可能会影响
近来,国家要点研制方案“智能机器人”要点专项“动力电池组多机器人柔
中国报道讯(马逍 姚荃茂 报道)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
时刻进入2023年,跟着国补退坡,新能源纯电车商场之间的竞赛愈加白
全国免费电话:400-839-8077
销售电话:0539-5017337
售后电话:0539-5017337
监督电话:17806115800(同微)
联系地址:山东省费县南外环路111号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